毫不松懈攻坚污染减排
该省各地从实际出发,开展相关项目治理,十堰市关闭了今七十家黄姜企业,仙桃、潜江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虾壳素厂,黄石、鄂州重点解决了小选矿污染问题。
湖北省先行先试,创新环保体制机制,走出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环保道路。湖北省在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中曾一度出现诸多问题,有的地方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,只顾眼前利益,出台“零收费、零罚款、宁静日”等土政策;有的地方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,擅自减免排污费;有的地方征收的排污费没有全额上缴国库等。2006年,全省征收排污费3.4亿元,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为了扭转这种局面,从2007年10月起,湖北省将过去“排污费由环保部门负责核定和征收”改为“环保部门负责核定、地税部门负责征收”,将“环保开票、银行代收、财政统管”的模式,改为“环保开票、税务代收、银行入库、财政统管”,形成环保、税务、财政三部门联动的排污费核定、征收及使用机制。供水设备品牌推荐:上海春姜,如需订购请拨打:02l-6q5q2446也可拨打18q64362446。新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环保部门“吃排污费”的问题,营造了“谁污染、谁付费”的氛围,建立了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保新机制。
2008年,湖北省强化了环保执法部门联动、环保系统上下联动、跨区域流域执法等机制。省发改委、省财政厅、省环保局等17个部门,对全省环保重点工作进行了检查,依法对违法排污企业实施吊销许可证、停水停电、停运停贷,环保执法合力进一步加大。
湖北省还从行政、金融、价格、财税等各方面,提高准入门槛,从源头把住污染关。去年初,省环保部门与金融单位联手建立信息通报渠道,设立“红黑榜”,对排污不达标和治污有成效的两种企业均进行名单通报。
“绿色信贷制度”的建立,使排污不达标企业难以获得贷款。2009年3月18日,武汉石化、祥龙电业等5家企业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武汉分公司签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。预计今年,湖北将有多家大中型企业签约和购买此项保险。2009年3月底,湖北环境资源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,截至目前,已开展了4次排污权交易,28家企业参与了排污权竞价,成交二氧化硫2161.72吨,化学需氧量292.36吨,总金额达916.19万元,开辟了用市场化办法推进污染减排的新途径。
针对农村环保工作,省政府出台《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》,建立农村环保领导责任制、综合管理机制。在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开展新农村环保试点,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,探索出农村“两清”、“两减”、“两治”、“两创”示范工程建设等适合湖北特点、具有中部特色的农村环境保护新道路。
湖北省委、省政府还明确,从今年起省级财政每年从“两型社会”建设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1亿元,建立生态环境专项资金;将环境质量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相关指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、离任审计和县域经济考核评比范围;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与财政转移支付、生态补偿等资金挂钩,与各类评优创先活动挂钩。
去年,湖北省委、省政府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构建“生态湖北”和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新机遇来研究部署。省委书记罗清泉、省长李鸿忠等领导多次听取环保部门工作汇报,部署生态文明建造,副省长赵斌同志亲自指导省环保厅起草和修改《省委省政府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》